王老師經濟課來了~~
外部性的意思,最簡單的解釋方法就是,你做一件事(我們稱為經濟行為),可能會產生原本沒料想到的利與弊…就是這樣。
說的深一點,外部性又分外部利益與外部成本。剛剛上述所說的「利」的部份就叫外部利益,而「弊」的部份就叫外部成本。
舉個例來說:你在家彈琴,談的很棒,鄰居聽了心情好做事順心,這就有外部利益;反之,你彈琴像殺豬,鄰居聽了很刺耳,覺得是噪音,這就是外部成本(亦是社會所必須為你的行為付出的成本)
THE POINT IS:彈琴到底是好聽還是殺豬,要怎麼認定!
我╮(╯_╰)╭是╮(╯_╰)╭分╮(╯_╰)╭隔╮(╯_╰)╭線
什麼叫外部性呢?外部性的概念,可以簡單的定義為「一個人的行為、對其他人造成的影響」
用學術一點的語言,外部性:指一個經濟個體行為的結果,透過非市場因素而影響到其他人。
再用更簡單一點的話,外部性就是不符合「自作自受」。
外部性,包涵外部成本和外部利益,指的是個體在為某些經濟行為時,所可能產生的一些個體本身不用負擔的成本和無法獲得的利益。換言之,該成本或利益由他人來負擔享受,像這類的例子很多,如家裡種花飄出還的香味可以造福鄰人路人;養豬戶的污染物造成整個社會的負擔…等。
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東西也可以用外部性來說明,很多人沒有公德心,如在圖書館裡大聲說話,就是外部成本由他人負擔的例子。個人認為,對於在圖書館影 響他人安寧的人,千萬不要默不作聲,可以大聲警告他,或是由圖書館方處理,將他所製造出來的成本轉嫁回他自己身上,由他負擔他自己所製造的成本。
根據Coase定理的敘述,只要將財產所有權確立,在交易成本極小的情形下,會使使用效率達到最佳化。
如果圖書館的安靜是館方的權利,那麼館方可以對吵鬧的同學加以記過或是罰款。如果在圖書館中吵鬧是同學的自由,如果館方希望安靜,可以增加隔音設備。無論何者,都能使吵鬧的問題得到改善。
有人用所謂的『鄰居開電視開很大聲,你去找他理論』,他卻說「我又沒要你聽,你覺得吵就不要聽啊。」 這就是標準的外部性! 他做你受。
以吸煙為例,有一個老煙槍常說:「禁止在公共場合吸煙是明顯多數人壓迫少數人的行徑」,而某一期經濟人雜誌也有執筆人說:「其實吸煙根本不會有什麼 外部性的問題,只要不吸煙的人願意走遠一點就可以了」(該執筆人也是煙槍)到底什麼是壓迫?今天該禁令解除以後不就是變成一種少數團體得利的結果嗎?
寇斯定理說,不管空氣權歸屬為何,必然產生有效率的結果(經濟學家大多追求效率,也因此常被勞工指控為資本主義的走狗,但是否追求效率是一種「錯誤」???)
今天有更多人不吸煙,包括我自己在內,都認為吸煙者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我們的健康,也因此這樣的法令可以通過(而且還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)。但如果有一天社會上充斥著煙槍,我們是不是就會看到另一個不同的結果?多數人開始學會抽煙之後,就會有另一個道德勸說的版本了?
THE POINT IS:以多數人的人利益為認定,或者是非之間本身就有一套準則?
後現代哲學思考好像是說,所謂真理是自身經驗到的才是真理!他人口耳相傳的真理,不見得經得起自身的考驗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