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01/23

多元智慧

人腦分成個別的兩部份,大腦左半球主要控制文字、算術、邏輯及分析,右半球則控制想像力、色彩、圖形、創造等。大腦兼具了「科學能力」及「藝術的能力」。
Dr. Howard Gardner(1983)哈佛大學的教授在Frames of mind一書中發展中「多元智慧」Mutiple Intelligences的理論。
所謂多元智慧,指的是孩子會用不同的智慧來學習或表現,大致上可分為語文、邏輯(數學)、空間、肢體(動覺)、音樂、人際、內省七個方面。
基本上,每個孩子都具備有這七項智慧,而且,七項智慧都能發展到相當高的水準。每個學生都會發展出某些特別發達的智慧並傾向用這些方式來學習。
因此我們要能夠觀察出學生們的傾向,並借助他們喜歡的智慧,應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讓孩子能夠更有效的學習。



一、語文智慧(linguistic intelligence)
有效的運用口頭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。這項智慧包括把句法、語義學、音韻學、語言實用學結合並運用自如的能力。對於聲音、結構、意義、文字及語言之敏感性很強,如作家及演說家。
二、邏輯─數學智慧(logical-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)
有效的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。這項智慧包括對邏輯或數字敏感並有能力分辨。用於邏輯—數學智慧的各種步驟包括:分類、分等、推理、概括、計算和假設檢定。如科學家、數學家等。
三、空間智慧(spatial intelligence)
準確的感受出視覺空間,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。這項智慧包括對色彩、線條、形狀、形式、空間及他們之間的敏感性。其中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立體化的在腦海中呈現出來,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,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。如藝術家及建築師等。
四、肢體─動覺智慧(bodily-kinesthetic intelligence)
善於利用整個身體來表達出想法和感覺,以及運用雙手靈巧的製造生產或改造事物。這項智慧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,如協調、平衡、敏捷、力量、彈性和速度,以及自身感受的、觸覺的和由觸覺引起的能力。如運動員、演員、舞蹈家及雕塑家等。
五、音樂智慧(musical intelligence)
察覺、辨別、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。這項智慧包括對節奏、音調、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,如作曲家、演奏家等。
六、人際智慧(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)
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、意向、動機及感覺的能力。這項智慧包括對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的敏感性,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,以及對這些暗示作出適當反應的能力。如政治家、顧問等。
七、內省智慧(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)
有自知之明,並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。這項能力包括對自己相當了解,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、意向、動機、脾氣和欲求,以及自律、自知和自尊的能力。如宗教領袖、心理治療醫生。
多元智慧的要點
一、每個人都具備七項智慧
多元智慧並非一種用來決定一個人擁有那項智慧的類別理論(type theory),而是一種認知功能的理論,提出每個人都擁有七項智慧中的能力,只是某些智慧很發達,某些智慧普通,其餘的較不發達。
二、大多數人的智慧可以發展到一定的水準
雖然多元智慧指的是先天與生俱來的能力,但是我們仍強調後天環境的重要性。事實上,若能給予適當的鼓勵、充實和指導,每個人都有能力使所有的七項智慧發 展到相當的水準。以鈴木才藝教育課程(Suzuki Talent education Program)為例,音樂智慧普通的人,在合適的環境影響下(包括父母的栽培,從小聽古典音樂等方式),仍然可以在音樂方面有傑出的表現,演奏出程度相 當高的鋼琴或小提琴。
三、智慧通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
多元智慧是發展出來的一套理論,然而事實上,每項智慧都是虛擬的,也就是說,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任何的智慧是獨立存在的。智慧總是相互作用的;例如在一場球 賽中,球員必須有很高的肢體—動覺智慧來運球、投籃,而在傳球、投籃時必須運用其空間智慧準確的將球丟到正確的位置,同時也必須要有相當的人際智慧才能和 隊友合作無間,必要時還得應用其語文智慧向裁判爭取分數或罰球的機會……。在多元智慧理論中,讓智慧脫離現實情境目的是為了觀察它們基本的特點,並學習如 何有效的利用它們。但是,當完成正式研究時,要將它們放回到原本特有的文化價值環境中。
四、每一項智慧裡都有多種表現的方法
在特定的領域中,沒有判斷聰明與否的一組標準特質。所以,一個人可能在操場上相當笨拙,但事實上她擁有相當高的肢體—動覺智慧,因為她的手很巧,善長編織美麗的毛衣及圍巾。因此,多元智慧強調的是,人類是以豐富的方式,在各項智慧中和之間,表現其特有的天賦才能。

心理學家桑戴克,曾說:「人類改變自我的力量就是學習,學習可能是自身最深刻動人的一件事。」
時代快速的變遷,科技力量倍數的變化,知識的多元、多媒、多量、互動、網際(internet)的傳遞打破了時空的限制,學習已不再是生命階段中的特定需要,它將會是普通且持續的終身需求。
身處此關鍵時刻的教師群,擔負著引領21世紀學子的重責,是否能夠深刻的思考如何能夠啟發學生的潛能多元思考能力的培養,給多正確學習的方式,實在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。

假如學生不能用我們教他們的方式學習,我們必須用他們學習的方式去教他們。」-Rita Dunn (1990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